Page 122 - 2019表面处理年鉴
P. 122
技术交流
TECHNOLOGY EXCHANGE
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即空气湿度为 当然,除雾涂层的应用也是解决大灯起雾的关键
100%。若环境温度继续下降,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凝 技术,防雾涂料有很好的亲水性,表面张力接近水的表
结析出小水珠,小水珠黏附在透明基材表面就会出现雾 面张力,可以导致水珠无法在涂料表层附着。防雾涂料
化现象(结雾)。由于小水珠的曲率半径不同,对光产生 最开始由于成本高昂,市场上只有高端车型采用这种材
的漫反射不同。在车灯等透明基材表面是很容易看到明 料。但目前随着防雾涂装技术的发展,面罩内部防雾喷
显的雾化现象。 涂已经成为许多主机厂首选防雾方式。
3.2车灯雾气产生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车灯为半封闭状态,由于灯具经开灯和 5 汽车灯具防雾涂装
关灯的循环后,汽车大灯的发光源(卤素灯泡、氙气灯 5.1 原理
泡、LED灯组、激光灯组)都会散发出巨大的热量,灯 为了防止车灯前灯面罩内部表面出现结雾,基本
腔内的空气温度受热上升,关灯时灯腔内热空气无法快 方法是改变基材表面的润湿性,接触角是润湿程度的量
速排出,当大灯灯腔内部温度不均衡,灯罩内外温差过 度。若接触角θ<90°,则固体表面是亲水性的,即液
大,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子就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 体较易润湿固体,其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若.θ
的地方聚集,增强这些部位的湿度,当湿度过高时就会 >90°,则固体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固
在灯具内凝聚成雾。并且大多时候这些雾气通常会凝结 体,容易在表面上移动。
在灯罩内表面下半部分。 液体表面最基本的特征是倾向于收缩,表现在当外
3.2.1 车灯雾气和汽车结构的关系 力影响很小时,液滴都趋于球形,如常见的荷叶、玻璃
众所周知,车灯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仓内的,从市 上的水珠,水汽凝聚与水在基材上的表面张力和液体与
场反馈来看,发动机仓内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雾气。 基材的接触角有关。
3.2.2 车灯雾气与车灯结构的关系 防雾涂装是在基材表面涂布一层亲水性涂料,涂层
车灯结构也是雾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汽
中亲水分子排列在配光镜内表面,使原来疏水性的配光
车大灯结构设计原因,灯泡附近的温度最高、远离灯泡
镜表面变成亲水性,使其表面张力接近水的表面张力,
的部位温度最低,因汽车大灯腔内结构设计不同,温度
改善材料表面的湿润状态,减小接触角。改变了配光镜
场、流动场、材料的选用不同,起雾的概率也有所差
表面性质,因而不会发生水的凝聚现象。正因为水汽不
别。
会凝聚,车灯灯腔内的水汽浓度与外界保持动态平衡,
大灯内部越规则,各部件之间的间隙越大,空气流
不易产生水汽扩散,于是灯腔内不会产生雾气。
通越好,就越不容易起雾。狭窄区域则恰好相反,气流
防雾涂装应用在汽车前大灯和尾灯面罩。汽车前大
无法流通,更容易在这些部位起雾,尤其死区。
灯材质为PC;汽车尾灯材质为PMMA
5.2 技术参数
4 如何正确处理汽车大灯起雾
首先来说,设计更好的大灯结构、合理设定透气孔 涂料主要构成:亲水性部分、憎水(锁水)性部
及设计位置,加强灯组的密闭性是降低汽车大灯起雾的 分、固化剂、表面活性剂等。
关键。 目前各车灯厂使用的多数为双组分涂料,并且固含
但由于多种原因,汽车车灯起雾仍成为客户抱怨的 量都在10%左右。
主要问题之一,防雾的解决措施有很多,主要有:干燥 喷 涂 环 境 : 温 度 2 0 ~ 3 0 . ℃ ; 相 对 湿 度
剂、真空电镀超亲水纳米二氧化硅薄膜、Plasma等。 35%~80%;烘干条件每种涂料各不相同,具体根据涂
0 慧聪涂装网 www.pf.hc360.com